貓慢性腸病 Feline Chronic Enteropathy
- Dr. Lan

- 9月11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「貓慢性腸病」是指貓咪出現持續超過 3 週的胃腸道疾病,且在初步檢查中已排除了常見原因,例如:腸道寄生蟲、腸道感染、非腸道疾病(如腎臟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)、持續性異物或毒素暴露,以及腫瘤等。
這是一個涵蓋性名詞,主要包含三大類疾病:
食物反應性腸病 / 食物不良反應(Food Adverse Reaction)
炎症性腸病(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 IBD)
低惡性度腸道淋巴癌(Low Grade Alimentary Lymphoma, LGAL)
一、常見症狀
慢性腸病的貓咪,腸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症狀,持續或反覆至少 3 週:體重減輕、嘔吐、腹瀉和食慾改變(下降或厭食)。
二、診斷流程
診斷慢性腸病的流程,第一步是排除其他會引起慢性胃腸道症狀的原因,例如腎臟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腸道寄生蟲(毛滴蟲、梨形鞭毛蟲、球蟲等)、其他系統性疾病等等。常規檢查包括:血液學檢查、尿液與尿蛋白檢查、糞檢、愛滋病 / 白血病快篩。
根據每隻貓咪的的狀況,必要時會建議進一步檢查,如下痢套組(以核酸檢驗方式,確認是否有腸道寄生蟲與病原體),或是德州農工的 GI Panel(包含 Vit. B12、葉酸、PLI、TLI) ,同時進行飲食試驗。
近期的研究顯示,約 64% 患有慢性胃腸道症狀的貓咪在嘗試水解蛋白飲食或單一蛋白飲食 後,症狀獲得緩解,因此「飲食試驗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。
排除飲食試驗
試驗方式:至少 2–4 週,全程僅能使用該飲食,不可添加零食、罐頭、保健品。
若改善後再回到原飲食,症狀復發 → 食物過敏。
若不復發 → 食物不耐受。
三、影像學檢查
影像學檢查(X光與超音波),尤其是腹部超音波是常用的工具,可檢視腸壁厚度、腹腔淋巴結,以及肝膽、胰臟、脾臟等臟器狀況。雖然超音波通常無法直接給出確診,但有助於排除其他病灶,並且指引取樣位置。
四、共病考量
慢性腸病的貓咪常合併胰臟炎、膽管肝炎,三者同時存在稱為 三腺炎(Triaditis)。此外,老年貓也常合併慢性腎病或心臟病,這些都會影響檢查與治療計畫,理想上,建議一同評估。
五、採樣檢查
若排除食物反應性腸病,仍懷疑 IBD 或 LGAL,則需要採樣來分辨。採樣分為細針抽吸與組織採樣:
細針抽吸(FNA)
優點:低侵入性,對於圓形細胞腫瘤(如淋巴瘤、肥大細胞瘤)診斷率較高。
缺點:僅能看細胞,無法判斷組織結構,對發炎性問題,如 IBD,幾乎無法確診。
組織採樣(Biopsy)
優點:可獲得完整組織,較有機會確診。
常需特殊染色或分子檢查(如 PARR 檢測淋巴球單株性/多株性),協助區分 IBD 與 LGAL。
缺點:具侵入性。
病理獸醫師可能會建議加做特殊染色,因為 IBD 與 LGAL 可以看起來很相似,也可能同時發生,因此,對於一般染色較不確定的案例,特殊染色可以幫助病理獸醫師進一步確認是發炎性的問題,或是腫瘤細胞。另一項可以輔助的檢查為單株性/多株性分析(Conality Testing),例如 PCR for antigen receptor rearrangement (PARR) ,以核酸檢驗的方式,來偵測淋巴球來自於同一細胞(單株性)或是多個細胞(多株性),通常腫瘤細胞大多由一至數個細胞分裂而來,較常呈現單株性或寡株性(Oligoclonal),而發炎的細胞則來自許多不同細胞,通常呈現多株性,但此檢查並非絕對,因此無法作為單一診斷工具,而是一個輔助檢驗。

組織採樣的方式可以分為「內視鏡採樣」與「手術採樣」。各有優缺點列於下表中,最重要的差異為內視鏡採樣較不具侵略性,但僅能取上消化道(至十二指腸)及下消化道(至迴腸)的黏膜層組織。手術採樣可取全層樣本與腹腔內其他臟器(如淋巴結、肝胰),診斷率較高。缺點就是較具侵略性,恢復需 1-2 週,才能開始免疫抑制藥物或化療藥的治療。手術採樣又可分為腹腔鏡採樣與開腹探查,建議由獸醫師評估貓咪本身的狀況、預期採樣的器官、醫院的設備與技術等等,來作出對於個別病患最好的選擇。
六、治療方式
治療會根據每隻貓咪的狀況而有不同,包含:
飲食:如同前面所述,不論慢性腸病的原因為何,飲食都是第一步,飲食的選擇包含:水解蛋白飲食、單一蛋白飲食、腸胃道處方飲食。有時需要嘗試不同配方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。
維生素 B12 補充:慢性腸病的病患時常對於維生素 B12 的吸收不好,然而腸道的健康需要 B12 來維持,因此補充能幫助腸道修復與整體健康。
免疫抑制劑:一般來說,類固醇 Prednisolone 為首選,可用於治療無法以飲食控制的食物過敏(例如貓咪不願意吃處方飲食)、IBD,以及 LGAL 治療的一部分。
第二線免疫抑制藥物 / 化療藥:常用的為 Chlorambucil, 常與 prednisolone 合併使用於 LGAL,或是對 prednisolone 效果不足的 IBD。
腸道微生物調節:可以嘗試益生菌、益生元、合生元,但效果有限。近年研究,糞便微生物移植(FMT)對於頑固性腹瀉有幫助。
抗生素:不建議常規使用,僅在證實有細菌性感染(如膽道、胰臟感染)時考慮。
七、為何要區分 IBD 與 LGAL?
雖然兩者治療方式相似,但預後不同。研究顯示,若 LGAL 被誤當 IBD 治療,可能導致存活期縮短。因此,只要貓咪身體允許,仍建議進行採樣確診。
八、結語與建議
貓慢性腸病包含了多種疾病,症狀、實驗室檢查與影像學檢查常常都無法辨別,因此,診斷的過程較為冗長且複雜,獸醫師會依據每隻貓咪的狀況,給予檢查與治療的建議。
輕微或穩定的症狀:可先從飲食與 B12 補充開始。
嚴重或持續體重下降、不典型影像的個案:應盡快採樣確診。
如果您的貓咪出現持續嘔吐、腹瀉或體重下降,請務必與獸醫師討論,及早診斷與治療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。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