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貓咪十二指腸主乳頭的組織學特徵及其與膽道、胰臟和腸道病理學的關聯

  • 作家相片: Dr. Lan
    Dr. Lan
  • 2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貓咪的十二指腸主乳頭(Major Duodenal Papilla, MDP)是胰管和總膽管匯合進入十二指腸的部位。歷史上認為,這種匯合結構(conjoined anatomy)可能使貓咪易患「三腺炎(Triaditis)」,即胰臟炎(Pancreatitis)、膽管炎(Cholangitis)和腸炎(Enteritis)同時發生 。然而,此前缺乏大規模的組織學研究來證實這一點。


Megan E. Schreeg 等人於 2023 年發表在《獸醫病理學》(Veterinary Pathology)上的研究文章,標題為:《貓咪十二指腸主乳頭的組織學特徵及其與膽道、胰臟和腸道病理學的關聯》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貓咪 MDP 的組織形態學特徵,並且分析 MDP 的解剖結構或病變與膽道、胰臟或腸道炎症或腫瘤之間的關聯 。此研究對 124 隻客戶擁有的貓咪進行屍體檢驗,評估其 MDP、十二指腸、空腸、迴腸、肝臟和胰臟的組織學切片,進而分析各種病理學之間的關聯。


一、關鍵研究結果

1. MDP 的組織學特徵匯合解剖構造(Conjoined Anatomy): 絕大多數貓咪(84%, 104/124)在 MDP 處呈現複雜的導管網絡(complex ductular network),無法區分胰管和總膽管,這證實了胰管和總膽管在進入十二指腸前已匯合 。只有少數貓咪(16%, 20/124)觀察到兩個獨立的導管(Seperated Anatomy)。

淋巴聚集(Lymphoid Aggregates):超過一半的貓咪(51%, 63/124)在 MDP 及其周圍的黏膜下層存在明顯的淋巴聚集,這些聚集體通常呈現淋巴濾泡樣結構(CD20 陽性為中心,CD3 陽性為周邊),表示 MDP 是一個擁有活躍淋巴組織的部位 。

2. MDP 炎症與三腺炎的關聯

MDP 炎症(MDPitis):發生率:28%(35/124)的貓咪有 MDP 炎症(十二指腸主乳頭炎,MDPitis)。共病症: 患有 MDPitis 的貓咪,有 91%(32/35)同時患有膽管炎、胰臟炎或腸炎 。MDPitis 與腸炎(P = 0.012)和三聯炎(P < 0.001)存在顯著關聯。患有 MDPitis 的貓咪罹患三腺炎的機率高出 6.64 倍 。三腺炎(Triaditis):發生率: 15%(19/124)的貓咪被診斷為三聯炎 。


所有患有三聯炎的貓咪(100%, 19/19)都具有 MDP 匯合解剖結構 。在胰管和總膽管分離的貓咪中,未觀察到三腺炎的病例 。此研究中,患有三腺炎的貓咪明顯較老(中位數 15 歲),而沒有三腺炎的貓咪中位數為 10 歲 。


3. 腫瘤與三腺炎的關聯腫瘤發生率:30%(37/124)的貓咪在檢查組織中發現腫瘤 。淋巴瘤是主要的腫瘤類型(78%),其中以 腸病相關 T 細胞淋巴瘤第 2 型(EATL2)最常見(43%,16/37)。EATL2 與三聯炎(P = 0.02)和 MDPitis(P = 0.005)存在顯著關聯 。


二、討論


本研究證實了大多數貓咪的十二指腸主乳頭具有匯合解剖結構,且膽汁依靠壓力梯度流入十二指腸,當腸道壓力增加或括約肌功能失調時,腸道內的細菌、消化酶和內容物很容易反流 (Reflux)至共同通道中。因為胰管和總膽管是匯合的,反流的腸道物質可以不受阻礙地向上進入兩個器官,導致短管肝炎與/或胰臟炎。另外,膽汁也有可能反覆地反流入胰臟中,導致慢性胰臟炎。


由於三腺炎是三個器官同時發炎,而腸炎(即十二指腸炎/炎症性腸病 IBD)是最常見且可能是最早發生的病變之一。腸道發炎會破壞腸道黏膜屏障,使得腸道內的細菌更容易繁殖和滲透,導致細菌透過匯合的 MDP 開口反流,或是發生細菌疑行至肝臟與胰臟,導致三腺炎。


Schreeg 等人的研究還發現,MDP 本身的炎症(MDPitis)與三腺炎高度相關(風險增加 6.64 倍)。這表示,該區域的局部炎症可能進一步促進反流,或 MDP 作為擁有活躍淋巴組織部位的免疫過度反應也可能是病因的一部分。


對於這個天生的結構,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改變,因此,對於貓三腺炎或是嗜中性膽管肝炎(由感染引起),有可能會反覆發生,或是不一定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。Corma M. Otte 等人於 2012 年一項針對貓淋巴球性膽管炎與細菌感染的相關研究中發現 38%(n = 5/13)患有淋巴球性膽管炎的貓,在其膽汁內偵測到細菌 DNA,其細菌的多樣性表示細菌透過膽管從腸道逆行侵入,推測可能是由於管道擴張和慢性發炎造成的蠕動受損所致。在此研究中的一個淋巴球性膽管炎病例中,這隻貓在 4 年內被採樣膽汁 23 次,儘管期間進行了抗生素治療,但仍反覆檢測到大腸桿菌 DNA,這表示長期的抗生素治療可能效果不好。


因此,患有此疾病的貓咪,需要長期追蹤與控管,並且根據每次的狀況來調整治療策略,有些貓咪可能需要頻繁回診檢查,少數案例也可能對於治療沒有很好的反應。在診斷上,通常需要採樣才能確診,包含有可能需要手術組織採樣。治療上,除了內科藥物治療之外,有些案例也可能會建議手術,例如膽囊摘除。


相關疾病複雜,且可能涉及多個器官,診斷過程相對費時、且費用高,建議依據流程、配合醫師檢查,應採樣時即採樣,較能盡快得到診斷,以免延誤治療。



參考資料:

Schreeg ME, et al. Histolog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jor duodenal papilla and association with concurrent biliary, pancreatic, and intestinal pathology in cats. Vet Pathol. 2024;61(2):207-220.


Otte CMA, et al. Detection of bacterial DNA in bile of cats with lymphocytic cholangitis. Vet Microbiol. 2012;156(1-2):217-221.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