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家貓對人類氣味的行為反應(Behavioral responses of domestic cats to human odor)

  • 作家相片: Dr. Lan
    Dr. Lan
  • 6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這篇文章是《PLOS ONE》於 2025 年發表的研究,題為〈Behavioral responses of domestic cats to human odor〉(家貓對人類氣味的行為反應)。研究目的為探討家貓是否能透過嗅覺辨識熟悉與陌生的人類,並觀察其鼻孔使用是否有偏側化現象(lateralization),同時評估嗅探行為與貓的個性特徵、與飼主關係之間的關聯。


一、研究方法


對象

30 隻家貓(11 公貓、19 母貓)及其飼主,另有 8 名陌生人作為氣味提供者。


氣味來源

收集人體特定部位(耳後、腋下、腳趾間)的體味,分為熟悉(飼主)、陌生(同為人類但未接觸過的對象)、空白對照組。


實驗設計

使用透明壓克力板同時呈現三種氣味樣本,觀察貓的嗅聞時間、鼻孔使用、臉部摩擦(可能為標記行為)等行為。


問卷

飼主填寫「Feline Five」(貓咪性格量表)與 CORS(貓-飼主關係量表)進行性格與關係評估。


二、主要結果


嗅覺辨識能力

  • 貓咪對陌生人的氣味嗅聞時間顯著長於飼主或空白對照,顯示牠們能透過嗅覺區辨不同人。

鼻孔偏側化(lateralization)

  • 初次嗅聞陌生人時,偏好使用右鼻孔(與右腦處理新奇或威脅相關),之後轉為左鼻孔(與習慣化、分類處理有關)。

  • 類似偏側化現象也見於狗與馬等動物。

氣味位置與鼻孔使用

  • 當氣味樣本位於右側,貓偏好用左鼻孔嗅聞,反之亦然,可能與頭部傾斜、預備摩擦動作有關。

摩擦行為(rubbing)

  • 嗅聞後貓常用鼻孔同側臉頰摩擦樣本,有可能是氣味標記行為。

  • 摩擦頻率與貓的「衝動性」和與飼主的「親密感」正相關。

個性與嗅聞行為關聯

  • 公貓的嗅聞重複次數與神經質、友善性顯著相關,母貓則無明顯關聯。

  • 起初選擇先聞哪個氣味與貓的神經質、外向性和友善性也有關聯,顯示可能在靠近前即辨別氣味。

與飼主關係的影響

  • 嗅聞行為與 CORS 評分(飼主關係)無明顯相關,意味嗅聞可能是內在本能而非學習行為。


三、結論

本研究證實貓能透過嗅覺辨識熟悉與陌生人,並展現鼻孔偏側化行為,可能反映左右腦功能差異。嗅聞後的摩擦行為可能與氣味標記或親密表達有關,且與貓的性格特質密切相關。這些發現對理解貓的人類識別機制與社會行為有重要意義。



參考文獻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